目前分類:育兒相關文章分享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598940_10151004690427108_760870285_n  
「醜小鴨並不醜,他只是在等待一個蛻變的機會!」

了解孩子的與眾不同,接受孩子真實的樣貌,有一天,孩子的特殊會變成他最大的資產,並找到安頓自我的方法。

圖片來源:寶寶的第一套經典童話-醜小鴨

寫得超棒的!
沒錯~一時的和別人不同,並不代表自己一定有問題,
就算是被當時視為是問題的,在未來也可能變成強大的資產~
未來在阿鼓的教育上,貓兒要時時牢記這句話呀!
我印象中,最容易發生這種狀況的時候,往往是在國高中時期呢!
每個人都有過去,曾經被人拿來恥笑的,也許未來卻令人刮目相看!

文章標籤

貓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伊婷【爸媽冏很大】分數背後的意義很重要,給孩子鼓勵與正確觀念,並且讚美他,讓他在信心中進步



一位中學生拿了一張「零分」的考卷給媽媽簽名,那孩子的母親仍保持著笑容說:「兒子呀!你就是這麼乖,老師說要蓋章,你就一定會拿來蓋章。你是個好孩子!」而後她問兒子題目難不難呢?兒子竟說:「不難呀!因為老師說:『考卷寫好可以去打籃球。』以我的速度,寫好了,球場必定已客滿了,所以我只寫了名字就去打球了。陽光又好,球場上那時只有我一人,好愉快喔!反正考卷一定會發下來,回家再寫也是一樣。」
  媽媽終於明白零分之後的另一段插曲;兒子不在乎當時的分數,認為只要事後弄懂題目即可。真是灑脫!這是源於他媽媽常說的「事後把考題全弄懂,跟考滿分的人一樣棒。」的觀念在這個家只有包容與讚美。兒女們經常把學校的大小事帶回來與爸媽共同分享。有一次姊姊數學只考八分,氣得不想讀普通高中,想轉到高職去。媽媽說從前大專聯考,被錄取者也有人數學是個位數的。只要有分數就有希望。女兒在媽媽的鼓勵下,八分、十六分、逐步的往前進,終於在高三下學期初就甄試上了大學。
  班上另一位高材生就沒有這位小孩這麼快樂。高材生常為九十九分而悶悶不樂。因為他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,常說:「你怎麼這麼笨呀!幫你溫習了一晚,還如此粗心,掉了一分。」少一分,回家可是要被敲一下頭的。並且一百分與九十分所領的零用錢相差好幾倍!再說聯考,差一分說不定就輸了幾個人哩!孩子在這家中難得有笑容。全家的情緒與孩子的分數息息相關。
  一位功課老是掛車尾的小學二年級學生,有一天,拿了一張九十分的小考考卷,興沖沖的跑回家告訴媽媽。媽媽開心的把它框起來,掛在客廳。晚上,一向成績很好的姐姐問弟弟:「班上有沒有人考一百分呢?」弟弟回答說:「好多人呀!」姐姐又追問他,有沒有人九十分以下呢?弟弟笑著說:「沒有啦!」姐姐暗自好笑,原來弟弟是最後一名呢!
  父親出差回來,看到弟弟的成績,開心的說:「我的兒子進步好多!」奶奶每天飯後,看著九十分的考卷就露出滿足的笑容,親朋好友來了,就讚美這孩子。這個男孩子!覺得日子過得好快樂,好有成就感,開始每天更用心在書本上,功課扶搖直上,令同學刮目相看,老師也為之震驚,為何一個老是掛車尾的孩子竟突然力爭上游!
  今日的台灣,如果家有在學的孩子,分數就常會影響著家庭的氣氛及親子的關係。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心情,不受分數影響的人很少。但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?分數之外,孩子要走的路,還很長。


文章標籤

貓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寫得太好了!!!"任何的學習都是模仿而來,收納能力也不例外。大人希望孩子培養收納能力,不能只要求他做,而要教他做,讓他知道可以怎麼做。"

現任台北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國小研究部主任的游雅婷,在家是女兒的娘,在校則是學生的媽。在某次演講中,分享自己擔任班級導師期間,如何教導學生整理桌面與抽屜,以提升上課的專注力,當場成為家長挖寶、請教的對象。她提供居家與學校收納整理的小撇步,協助孩子養成收納整理的好習慣。

「花片要睡覺了,請帶它回家。」這不是繪本故事的對白,也不是小學國文課的造句,而是我家提醒女兒收玩具的通關密語。

和大多數家庭一樣,自從女兒出生後,我們家的東西愈來愈多,尤其是玩具和故事書,為了不讓家裡變成夜市、東西堆滿地,我和先生常叮嚀女兒要自己收東西,卻叫不動。有一天,先生要女兒和他一起收拾。看著爸爸東收收、西撿撿,女兒覺得有趣也跟著做,父女倆就合力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。模仿策略奏效後,幾次下來,女兒把收納當做是和爸爸媽媽比賽,愈做愈好,也因此變成我們家的親子遊戲。

任何的學習都是模仿而來,收納能力也不例外。大人希望孩子培養收納能力,不能只要求他做,而要教他做,讓他知道可以怎麼做。在家裡,我會準備收納箱(或利用舊紙箱),帶著孩子把東西簡單分類,收到不同的收納空間,例如同樣大小的書擺一起、不同類的玩具分開放。如果是兩歲的小女兒沒把東西收好,我還會打心理戰,告訴她:「某某玩具要睡覺了,請帶它回家。」小女兒聽到後自然想去做;這種擬人化的方式對年紀小的孩子很有用,因為它讓收納帶有情境,變得有趣,正好抓住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心理。

由於我在國小任教多年,在教學現場,老師就是學生的媽媽,許多經驗讓我知道,孩子的個人衛生習慣好不好?教室裡的個人空間是否整潔?可是會大大影響孩子在同儕間受歡迎的程度。所以,在教學現場我也運用一些技巧,讓學生養成自動收納的習慣。

學會收納,人緣變好

我第一年帶班時,班上有個壯壯的小男生,人緣不好,常與同學起爭執。觀察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他最容易在打掃時間和同學吵架,因為他體型壯,不喜歡把書包放在椅子上,直接就往地上擺。到了打掃時間,同學覺得地上的東西就是該清掉的,雙方就吵起來。後來我嚴格規定地上不可以放私人物品,陪他整理書包,把部分東西收到抽屜或櫃子裡,減少書包所佔去的座位空間,讓他可以把書包放到椅子上。沒想到,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,他和同學吵架的次數減少,在班上也愈來愈受歡迎。

收納其實也是一種空間規劃,在教室裡,我會規範出幾個不同的空間做收納,讓學生清楚知道東西該放在哪裡。而且一個具象、有限制的空間,無形中會產生約束力,對養成收納習慣很有幫助。像我們教室後方的矮櫃上就有方形塑膠籃,讓同學擺放水壺;如果同學帶籃球來,我會在教室後方準備收納箱或大紙箱,讓容易滾動的籃球有自己的家。之前和南投普台國小校長分享教學經驗時,我還學到了利用伸縮桿讓學生擺放冬天的厚重外套。實際運用在我們班上之後,不僅同學會自動自發掛好外套,教室看起來也更整潔了。

除了教室裡的空間,我也常叮嚀學生整理書包。因為只要發通知單、學習單,很容易聽到「我的單子不見了」這類的話。仔細找找,才發現不是夾在課本裡,就是塞在書包角落,皺得不像話。為了不讓這種「莫名消失」的情形再出現,我會帶著同學整理書包,把課本、作業簿分別集中成一疊放,而各式各樣的單張文件,先集中放在L型文件夾,再收進書包,並且提醒他們至少每兩個星期要檢查一次。學會這些小撇步之後,班上學生漸漸都能自己把書包整理好,現在,L型文件夾更成為很受歡迎的獎品呢!

放手讓孩子整理收納的準備方案

文章標籤

貓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伊婷【爸媽冏很大】你在孩子的成長生命中,"缺席"了幾次?



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「在場」
有一個孩子,常常問父親:「爸爸,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?」
父親說:「週末吧。」到了週末,孩子早早起床,
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,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。
孩子一直等,等到了傍晚,父親回來了,
孩子說:「爸爸,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?」
父親說:「我加了一天班,太累了,明天再說。」
但是,明天又明天,這明天一直沒有來。

貓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伊婷:【爸媽囧很大】孩子或許只是想引起大人的關注

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有過這樣的情形,當教訓頑皮、搗蛋的孩子時,他竟然有千百種理由等著你,有時自己居然會說不過他們,氣極之下只能大叫“大人說話,別頂嘴”。

  
孩子在三四時,自我意識大大增強,獨立的慾望也有所提升,不想在父母地壓制下生活,也不再簡單地滿足於追隨大人。也就是在此時,父母會發現孩子不像是小時候的乖寶寶了,他們不聽指揮、自行其事,經常與父母頂嘴、反著來,讓人頭疼不已。其實,父母有沒有想過,孩子頂嘴是自己沒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心,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去教育孩子,卻把問題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。
  
孩子頂嘴背後有隱秘
 
隱秘一、孩子只是想引起大人的關注  
當孩子出現頂嘴、逆反情況時,父母要反省一下,自己最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,也許孩子只是為了用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。如果父母常常陪伴著孩子,和其有親子之間的交流、溝通,那麼孩子會認為自己受到了重視,不會感受到失落。
  
文章標籤

貓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題: 我家老大五歲,一直有個習慣改不過來,就是不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。有時在質問之下,還會說謊。我同理他害怕被罵的心理,但是幾經溝通,還是沒有改善。我該怎麼做,才能讓他勇於面對錯誤呢?

由後果來看,「承認錯誤」或「說謊」,實在是個兩難的抉擇。倘若家長沒有將孩子「做錯事」與「說謊」的懲戒方式做清楚的區隔,孩子更容易產生因果上的混淆。大多數五歲孩子的大腦發展,尚無法接收、處理複雜的訊息,容易搞混「因為什麼緣故而被處罰」;對他們而言,承認錯誤會被處罰、說謊被發現也會被處罰,但要是矇騙過去的話,就什麼責任都不用擔負了。面對這個狀況,家長需要把握兩個原則,分述如下:


1.要清楚的區隔「做錯事的處罰」與「誠實與否的獎懲」「做錯事的處罰」最好是與這個事件有關的勞務,例如:孩子將衣櫥中的衣物弄得一團亂,與其直接吼他、打他,倒不如罰他整理衣物,如此孩子會更清楚懲處因果的連結。「誠實與否的獎懲」則可採用口頭誇讚、告誡、面壁思過的方式,切勿與「做錯事的處罰」雷同,以免孩子混淆。


2.不論孩子如何,他都是我的孩子,我永遠愛他孩子不承認錯誤或說謊,有時候是因為擔心承認錯誤後,爸媽便不再愛他了。我們要讓孩子確信一件事:「不管犯了多大的錯誤,你永遠是我的孩子!」因此在管教時,千萬不要使用「我不要你了」、「你去給別人當小孩」、「這麼不聽話,你不是我的孩子」之類的語句。(何采諭 臨床心理師、兒童繪本作家)

轉自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QA/QATopic.action?id=508&idType=1


貓兒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